《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下载,共48页。
素养目标
1.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 学习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分析比喻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比喻进行论辩。
3. 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理解孟子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大师,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曾游魏,说惠王,惠王不能用。于是他去齐国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很尊敬他,但终不得重用。
孟子谈问题时,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先隐主旨不谈,从侧面、反面入手,逐渐引向主题。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不板滞。其言行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的基本思想:
(1)民本。这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的观点,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就是民心。
(2)仁政。这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养民,一要制民之产,二要休养生息;教民,即教化百姓,明人伦。
(3)王道。这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的“王道”,即像商汤、周文王那样“以德行仁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4)性善。这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
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诸侯纷争,以征伐为能事,都想以武力兼并别国,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给百姓带来严重的灾难。
当时,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号称强国,齐宣王继承其父齐威王遗业,野心勃勃,想凭借武力称霸中原,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任其讲学议论。
此时,孟子以客卿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
主题归纳
本文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对话,孟子通过这次对话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使齐宣王接受了他的观点,并自愿受教,从而宣扬了他“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 ... ...
关键词: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免费下载,PPT下载,.PPTX格式;
- 本文标签: PPT模版
- 本文链接: https://www.wtyicyai.com/article/8757
-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余怡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