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兰亭集序》PPT精品课件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06月30日,已超过 60 天没有更新。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无法正常加载),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

《兰亭集序》PPT精品课件《兰亭集序》PPT精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PPT精品课件,共40页。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兰亭集序》在书法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背诵全文。

3.从写景、抒情、议论三个角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乐”“痛”“悲”等词语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生死观,领悟作者暗含于悲叹中的人生眷恋和热爱。

4.品味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体会文章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点;学习事、景、情、理相结合的写法。

作品简介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作家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e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得其父所藏之书学习笔法。又从卫夫人学书,融汇古今,独创一家。时人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二王”。王羲之在诗文创作上也有独到之处,其文用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主要作品有《王右军集》《兰亭集序》。

写作背景

《晋书• 王羲之传》说:“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王羲之与朋友们徜徉于会稽的名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聚会,便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的兰亭之会。聚会源于“修禊(xì)”这一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在水边洗濯(zhuó),祓(fú)除不祥。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祓除不祥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兰亭之会就是如此。

此次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多达41 人。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作诗的规矩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共成诗37 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当场挥毫作序。兰亭诗无论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羲之写了《兰亭集序》。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以致“魏晋……名士少有全者”。所以士大夫们普遍崇尚老庄之学,仿佛看破生死名利,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则表述了不同于老庄思想的人生观。在王羲之看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

主题归纳

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朴素清新的语言,记录了兰亭美景、雅集乐事,表达了兴尽悲来的忧伤。既叹古今之常情,又悲生命之有限,并由此抒发了生死事大、不可虚度此生的感慨,以寄意于后世来者。

... ... ...

关键词:兰亭集序PPT课件免费下载,PPT下载,.PPTX格式;

添加好友,回复“PPT资源”获取该资源

QR Code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