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PPT课件,共67页。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吟唱,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掌握诗歌中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之美。
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感受其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其曾祖时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及“三吏”“三别”等。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作品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即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以为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加之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当时在夔州。这是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他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以及老病孤独的悲哀。于是,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都是指诗歌体裁,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体的通称,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等;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文章主旨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抒发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登 高
前四句写秋景,烘托诗人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 ... ...
关键词: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免费下载,登高PPT下载,.PPTX格式;
- 本文标签: PPT模版
- 本文链接: https://www.wtyicyai.com/article/8774
-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余怡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