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PPT教学课件,共72页。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吟唱,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2.了解诗歌中用典的艺术手法,体会词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辨清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区别。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生平坎坷,多次遭贬谪,却乐观旷达,坦荡超迈。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他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诗文集有《东坡七集》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词人。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遭到主和派的忌恨和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64岁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最后带着一腔悲恨,抑郁而终。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为主题。他的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博学多才,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委婉含蓄。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了。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已散佚。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李清照集》等。
作品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两年有余。黄州城外有个赤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三国时期周瑜当年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而写下此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执政的韩�腚幸庥�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腚辛⒓幢狈サ闹髡拧:��腚刑�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感慨自己报国无门,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境遇悲惨。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文章主旨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赤壁壮丽的景色和雄伟的古战场为背景,集中笔力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歌颂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历史功绩,借此抒发自己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上阕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这里,对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的缅怀与歌颂,正是对朝廷中的主战派的期望,对投降派的讽刺。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借廉颇自况,抒发自己壮志难酬而老大无为的感慨。
《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是李清照身经国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遇,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通过对残秋景象的描述,抒写了词人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
... ... ...
关键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免费下载,念奴娇赤壁怀古PPT下载,声声慢PPT下载,.PPTX格式;
- 本文标签: PPT模版
- 本文链接: https://www.wtyicyai.com/article/8772
-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余怡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