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答司马谏议书》PPT优质课件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06月09日,已超过 79 天没有更新。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无法正常加载),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

《答司马谏议书》PPT优质课件 《答司马谏议书》PPT优质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答司马谏议书》PPT优质课件,共54页。

素养目标

1. 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

3. 学习文章抓住问题实质先立后破、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体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生于一个下层官僚家庭。幼年时随父亲宦游大江南北,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对当时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有所了解,很早就立下“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仁宗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被派往扬州任淮南节度判官,后任舒州通判等地方官十余年。仁宗嘉�v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 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在神宗的支持下,制定并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宋神宗动摇,变法失败。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相;熙宁九年,辞去宰相,退居江宁,被封为“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后人称其为“王荆公”。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政治上,王安石主张改革除弊,强调“权时之变”,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文学上,主张“以适用为本”“有补于世”。其散文逻辑谨严,析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后世尊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善于说理,精于修辞,俊健峭拔,偶有情韵深婉、清新明丽之作。其词不多,但风格高俊, “一洗五代旧习”。

主要作品有《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等散文名篇;诗歌《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等。有《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存世。

写作背景

北宋神宗时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多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第一封信,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只回了一封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作实质性答复。司马光心有不甘,又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阐明青苗法的不当之处,其意仍在说教。王安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第一封信作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答司马谏议书》。

主题归纳

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的指责,点明其为名实之争,也就是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根本分歧。王安石答书逐条反驳,论证改革派变法的正确性,揭示司马光责难的名实不符和因循守旧,在阐明自己政治观点的同时,表达出不为流俗所动、坚持改革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 ... ...

关键词: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免费下载,PPT下载,.PPTX格式;

添加好友,回复“PPT资源”获取该资源

QR Code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