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PPT教学课件,共131页。
课程目标
1.把握《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象,发挥想象力,仔细品味中国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学习《登高》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赏析《琵琶行并序》对比、衬托、比喻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作者简介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有“诗仙”之誉。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长于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省襄阳市,迁居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在长安时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世人称他为“诗圣”。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迁居下��(现在陕西省渭南县东北),生于河南省新郑市。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T��县(今西安周至县)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并序》等。
写作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道士朋友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于是李白就奉诏入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以为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就要实现了,可他只供奉翰林,被看作词臣,又受到权贵的排挤。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中块垒难消,第二年,他由东鲁南游吴越,这首诗是他临行前写给东鲁朋友的。
《登高》: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借景抒怀的七言律诗。
《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求逮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被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主旨探微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游仙诗的形式,托梦言志,通过梦幻中的美好仙境与黑暗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登高》中诗人通过重阳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
《琵琶行并序》中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寄予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人还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境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主题深刻而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 ... ...
关键词: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免费下载,登高PPT下载,琵琶行并序PPT下载,.PPTX格式;
- 本文标签: PPT模版
- 本文链接: https://www.wtyicyai.com/article/8658
-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余怡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