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PPT教学课件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06月23日,已超过 66 天没有更新。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无法正常加载),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PPT教学课件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PPT教学课件,共67页。

课程目标

1.体会作品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2.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名骑士——黑塞

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称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过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二战后,黑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1962年8月9日病逝于瑞士。他是德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散文作家,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作品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艺术家的命运》《德米安》《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

英语大师,译界泰斗——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写作背景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抑和扼杀人性。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也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为此他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名作。文中,作者赞扬了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上图书馆》:1947年,王佐良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赴英国牛津大学读研究生。1949年学成回国,照理他应返清华大学继续执教,但实际上他是去了北京外国语学校(后改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对清华一直有依恋之情,后来也长期住在清华校园内,1986年出版的文集《照澜集》即以清华照澜院为题。王佐良曾在《想起清华种种》一文中说:“后来我转入别的学校工作,但是我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清华做学问的标准。”(《中楼集》)言若有憾。

主旨探微

作者在这篇随笔中提出了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的观点,盛赞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作者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叙写了自己与文华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圆形图书馆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表达了对读书生活的热爱,阐明了读书可以提高人们理性认知水平的道理。

... ... ...

关键词:读书目的和前提PPT课件免费下载,上图书馆PPT下载,.PPTX格式;

添加好友,回复“PPT资源”获取该资源

QR Code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