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登泰山记》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登泰山记》PPT教学课件,共132页。
课程目标
1.把握《赤壁赋》主客问答这一手法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复杂感情。
2.学习《登泰山记》烘托手法以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简练的语言特色。
作者简介
旷达的文豪——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开创“尚意”书风,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东坡集》《东坡乐府》。
中国古文第一人——姚鼐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姚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写作背景
《赤壁赋》: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的政治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年),李定、舒��、何正臣三人摘出他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造成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心里十分苦闷。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
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登泰山记》: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主旨探微
文章通过作者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中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 ...
关键词:赤壁赋PPT课件免费下载,登泰山记PPT下载,.PPTX格式;
- 本文标签: PPT模版
- 本文链接: https://www.wtyicyai.com/article/8650
-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余怡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