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PPT精品课件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06月30日,已超过 60 天没有更新。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无法正常加载),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PPT精品课件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PPT精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PPT精品课件,共20页。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文中重要语句或引文的含义及妙处,领悟文章主旨及文章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哲思。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探究文章所反映的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翻译家。1921 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 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发表了许多诗与散文。1930年至1935 年留学德国,其间受到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影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1964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作为诗人的冯至,与卞之琳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大家。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朱自清曾以其“诗里耐人沉思的理,和情景交融成一片的理”对他的《十四行集》做出了很好的总结。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西郊集》《十年诗抄》,散文集《山水》,学术著作《杜甫传》《诗与遗产》,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等。

题目解说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冯至散文集《山水》中的一篇,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文章专注于平凡的原生态描写,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哲思,字里行间寄托着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

写作背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了贺麟的长文《德国三大伟人处国难时之态度》。文中列举了歌德、黑格尔、费希特三位德国文化巨人在国难之际所表现出的不同立场,并谓之以“诗的”“散文的”和“戏剧的”三种人格标准。其中歌德被作为“诗的”人格的代表。他在1792 年普鲁士攻法前夕仍然与王子探讨颜色研究中所得的新学说,诠释着在临难之际仍然保持着对纯粹精神进行探索的热情和诗性哲学。诗人的敏感和对生命本真的兴趣,使歌德在离乱之际仍有着“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的超拔襟怀。而冯至本人在抗日战火之下,也表现出了一种“歌德式”的诗性生活态度,寄情于“灵魂里的山川”。“十几年来,走过许多地方,自己留下的纪念却是疏疏落落的几篇散文。……这些地方虽然不在这小册子里出现,但它们和我在这里所写的几个地方一样,都交织在记忆里,成为我灵魂里的山川。我爱惜它们,无异于爱惜自己的生命。”(冯至《山水·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就是作者任教西南联合大学时写下的一篇记录“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

主题归纳

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换、物是人非的慨叹,寄寓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 ... ...

关键词:一个消逝了的山村PPT课件免费下载,PPT下载,.PPTX格式;

添加好友,回复“PPT资源”获取该资源

QR Code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