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PPT免费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PPT免费教学课件,共30页。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掌握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了解骈体文的基本特点,感受文章结构的美。
3.赏析文章语言的特点,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掌握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
晓常识
吴均(469~520),字叔痒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续齐谐记》。
富春江是指钱塘江中游河段,流经桐庐、富阳两县,河段长达110公里。自古以来,富春江江水碧透,两岸峰岭锦秀,沿江名胜古迹棋布。它上通千岛湖和安徽黄山风景区,下接美丽的杭州西湖。江两岸青山夹峙,峭壁峥嵘,中嵌碧流,风光幽深秀丽,这就是著名的七里峡谷,素有“小三峡”之称 。
知背景
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识文本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重点探究
1.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和对桐庐一带山水总体的印象。
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气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脉络分明。
第二段写水,突出“异”。
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描绘在一场形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显示富春江水的清澈和湍急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从视觉的角度写山势之奇。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听觉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音,用声音反衬山林之静寂,异动写静,动静相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本文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文章第一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文,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水的江水之美;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他们融成一个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晰而又深幽的“独绝”的意境,人若置身其间,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
3.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
一种音韵美、和谐美,骈散相间,有参差错落之美。
课堂总结
第一部分(1):总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
第二部分(2-3):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2)异水:水清、水深、水急
(3)奇山:山势、山景、山色
课文采用“总——分”结构
《与朱元思书》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也流露出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同时也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 ... ...
关键词:与朱元思书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