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PPT免费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PPT免费优秀课件,共16页。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招勤王兵。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因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背景资料
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严词拒绝:“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整体感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读细研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首联描写环境,写了个人与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自己20岁时,由科举走上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危在旦夕和个人命运比喻成狂风中的柳絮和骤雨里的浮萍,写出了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3.颈联巧借地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诗人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人直抒胸臆,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明自己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和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概括主题
《过零丁洋》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回忆诗人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忧世之痛和舍生取义、为国家捐躯的豪情壮志。
写作特色
悲壮激昂,高度概括。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抒情和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 ... ...
关键词:过零丁洋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