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精品课件下载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精品课件下载,共28页。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天国之梦—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自然灾害使矛盾加剧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而创立的宗教。
2.运动的进程(1851-1864年)
1851年金田起义——运动开始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对峙
1853-1856北伐 西征—— 军事全盛
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3.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内容: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问题
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分配方法: 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资政新篇》
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内容:
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4. 影响
①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引起统治阶级内部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地位:农民运动的高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社会性质、双重任务)
经验教训: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要战胜中外反动派就必须以一切革命者的团结来对付反革命的联合,只有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有可能获得彻底的胜利。
(二)地主阶级的中兴之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与目的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
两次鸦片战争以失败告终
直接: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
(2)主张:自强、求富、“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外需和戎,内需变法”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 主要内容
(1)军事工业
①采用机器生产,开启近代工业生产方式。
②使用雇佣劳动力,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
③采用官办方式,属于封建官办企业。
(2)民用工业
①带有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②采用雇佣劳动力和机器生产。
③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形式。
④仍具有封建性。
4.结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5.评价
①积极: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②局限: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二、外患之忧: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1.西北危机
1864年
新疆爆发反清起义
1865年初
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1876年
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
1878年
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4年
新疆建省,度过危机
2.西南危机: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
战况
①马尾海战:战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②刘铭传抗法: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法军。
③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大捷,法国内阁倒台。
战果
①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强化管辖。
2.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影响
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客观上促成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对日本:增强了综合国力,刺激了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 ... ...
关键词: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