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下载,共87页。
课程目标
1.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比较,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3.了解《声声慢(寻寻觅觅)》通过描写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等来抒发女主人公情怀的特点。
作者简介
旷达的文豪——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和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属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挥洒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还擅长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他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世。总之,苏轼堪称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者。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宋词人,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弃疾的词意境雄奇阔大,气魄宏伟,形象飞动,纵横激烈,沉郁顿挫,豪迈非凡。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国家统一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半生阳光半生冷——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其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歌作品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主旨探微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周瑜。整首词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华发已生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词人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显示了词人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抒发了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写的是无与言比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 ... ...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免费下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下载,声声慢PPT下载,.PPTX格式;
- 本文标签: PPT模版
- 本文链接: https://www.wtyicyai.com/article/8657
-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余怡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