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PPT免费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PPT免费课件,共33页。
素养目标
1.掌握文中的“莫、识、鼓、目、绝、而、焉”等重要实词、虚词与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将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的写法,理解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的观点。
3. 学习作者大胆质疑、重视实践的求实精神。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欧阳修一起创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也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也是宋代著名画家,
“湖州墨竹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词开一代豪放词风,他对题材、意境、风格、技巧等进行大胆创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木石图》等。
题目解说
本文是一篇因事说理的游记,记录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
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关于其得名原因,明代有人认为,“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既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
主题归纳
本文写的是石钟山命名的来由。作者先考察历史文献,对郦道元的说法表示怀疑,对李渤的说法表示“尤疑”。得到机会后亲自实地考察,补充了郦道元的说法,否定了李渤的说法。得出“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的结论,表现出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 ... ...
关键词:石钟山记PPT课件免费下载,PPT下载,.PPTX格式;
- 本文标签: PPT模版
- 本文链接: https://www.wtyicyai.com/article/8630
-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余怡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